这些地方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树立了标杆!


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铁岭市等地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通知》指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是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强化质量基础支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企业质量提升堵点和痛点,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为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应用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经地方推荐,市场监管总局遴选确定了“包检道”“铁橡云台”“质量小站”等2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涵盖多种因地制宜的创新服务模式。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本地区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扎实做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以精准协同的质量技术服务助推企业、产业和区域提质增效升级。要加大对前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单位的指导服务和跟踪评估力度,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力争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更具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进一步营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百城助万企”的浓厚氛围。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按行政区划排序)

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提供智能化检测检验、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形成了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互联互通和集约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新体系,增强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能力,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发展,并通过成立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激发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机构创新活力和集聚发展,服务各类企业1000余家,带来经济效益约2亿元,挽回、减少和规避企业质量损失约1亿元。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
  天津港“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政策技术引导帮扶,核心企业区域引领,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模式,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培训等区域资源,专项投入1500万元,打造“1个平台+2个标准化组织+4个实验室+1个基地”的1241“津港检”高质量服务品牌,为区域内装卸、仓储、制造等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质量服务,助力企业增收5100余万元,带动全产业链新增岗位20余万个,特别是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提供了全链条、全过程质量协同服务,节约建设成本30%,提升作业效率20%,在提升天津港质量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包头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包检道”,是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要素为一体,同时涵盖市场监管大数据查询、公益培训、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缺陷消费品召回以及质量惠民惠企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内容的NQI线上服务平台,共包括6大板块18大类技术服务内容。通过一个共享平台、一揽子技术服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全生产过程、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和服务领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包检道”平台注册企业2981家,签约检测机构38家。累计提供技术服务2.4万项次,受理质量惠民服务18900人次,提供各类质量技术服务和咨询5623件(次)。
四、辽宁省铁岭市
  辽宁铁岭聚焦橡胶传统产业,以科研机构为运营主体,在橡胶密封制品产业集聚区设点搭台,将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要素集约整合,促进“质量链”深度融合橡胶“产业链”。建立“铁橡云台”服务平台,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实施“对接式、跟踪式、扶助式、打包式、上门式”线下精准服务,着力在质量诊断、质量攻关、品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滴灌式”服务模式。编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橡胶制品标识编码规范》,为企业和产品赋码,推动橡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惠及300余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600余件,实现部分产品替代进口,挽回质量损失1000余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产业产值年递增达到5%,助力橡胶产业蝶变升级。
五、上海市闵行区
  上海市闵行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NQI“一站式”服务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上下游互融共生”的“同心圆”一体化质量提升模式,涉及12个省市600余家产业链中小企业。成立了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6家龙头单位为成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制定产业链供应商管理团体标准;在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上打造“闵质汇”NQI“一站式”线上服务专栏,提供政策体检、业务开展及检测需求对接全程“一网通办”服务;与科技部“一站测”平台对接共享检验检测资源;联合阿基米德APP打造线上质量科普“知·质”电台;开展中小企业“体检式”服务,多形式拓展质量帮扶。2021年以来,帮扶长三角中小企业200余家,检测资源共享合作500余次,累计节约成本5000余万元,航天供应链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率下降20%以上。
六、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面向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的15家“质量小站”,辐射近2万家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整合市场监管系统质量要素资源,编发南京“质量小站”地方标准,提供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业务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业务为延伸的具有南京特色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已形成“1234”的南京“质量小站”特色模式,即“一体化窗口、双渠道服务、三层级联动、四统一建设”。通过“一站式”高效服务,践行“有需求到小站,质量管家帮您办”和“专家进小站,需求现场办”的服务理念,让“质量小站”成为专业资源下沉的枢纽站、企业质量升级的加油站、政务服务创新的试验站。
七、江苏省泰州市
  泰州市“泰检易”创建于2016年,以区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为导向,融合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领域,构建12家园区服务站,实现仪器设备共享,开通2条NQI公交专线,方便群众办事。率先研制发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形成线上互联、线下协同的NQI“一站式”服务体系。平台注册用户2950家,服务企业检验检测3.5万次,仪器共享时长8.3万小时,平均检验时间缩短近15天,解决企业各类需求1200多个,促进新增市场主体4300多户,带动地区GDP增长近130亿元。
八、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市聚焦家纺、电动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市场监管、产业区镇等六大资源,成立家纺等10个“质量合作社”,吸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愿入社,发布《质量合作社“一站式”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在全国家纺行业推广。建立质量合作社专项基金,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社员提供涵盖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管理、质量人才、品牌建设、信用信息、营商环境等六方面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类标准1.8万个,设立首席质量官(质量专员)2000多名,设计产品标识725个,免费开展产品检验、培训和诊断,并与品牌企业质量链接、结对帮扶。以“通通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云服务平台为社员提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为南通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九、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市椒江区围绕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工作,优化顶层设计,打破业务壁垒,整合资源要素,主导制订《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围绕“平台搭起来、窗口亮起来、服务优起来、质量提起来”的目标,以“品字标浙江制造”、“好产品台州造”为抓手,依托智库专班设立“质量医院”,开展“开放+帮扶、品牌+质量、标准+认证、服务+推广、专利+创新”等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02个,开展质量培训948人次,减免检测费用279万元。对比2015年,台州智能马桶产品国抽合格率和总产值分别提升约800%和400%,实现量质并举的飞跃。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成效明显,台州获评“国家级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和中国智能马桶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十、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秉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产学研链通”的建设理念,融合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市新材料工业产业园等优质NQI资源,一期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致力于建设全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样板工程。平台线上汇聚和服务企业40万家,线下总部基地已签约入驻SGS、必维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协同区域内270余家机构有序发展,累计咨询服务超10万人次,助力企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成为企业升级提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创新实践RCEP、上合、一带一路、中日韩等国际NQI合作互认7项措施,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通关时间缩短3至5天,成为推动对外贸易的助推器,高标准打造了NQI国际化服务对外展示窗口。
十一、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在全国率先成立NQI综合服务中心,开发NQI+服务云平台,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服务模式,年均开展企业服务6.5万次,解决技术难题3600个,助力企业增效260亿元。线下创建“1+7”服务模式,以NQI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拓展建立开发区分中心、县市区工作站、驻园区工作站、行业分中心、企业中心、远程服务、综合服务车7种模式,并配套设立了24个服务网点,推出集中服务、进驻服务、行业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线上打造NQI+服务云平台(检渡)2.0版,研发网上办、尖端检、援助站、协同帮、百事通五大功能板块,拥有注册用户6000多家,形成拥有150万题录标准和12万台(套)特种设备的数据库,整合全市1200多台、原值达11亿元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组建形成“网上超级实验室”,汇集高层次人才6670人,能够精准契合企业需求提供质量诊断服务。
十二、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武汉江岸岱家山科创城在全国首创“岱家山”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实体化运行质量服务站,打造企业“家门口”的“一站式”质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通过契约方式集聚NQI资源要素,配备质量等九大类服务专员,聘请质量科创导师,实施“进、问、促”服务工程,开展一对一质量诊断,打造“动态集成型”智能检测中心,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检测服务,开设质量学堂为企业提供专业辅导,助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2013年以来,为150家企业的2600余件计量器具提供送检服务,协助46家企业的95项产品编制企业标准,为100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450次,组织105家企业申报武汉市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并成功帮助28家企业获得精准辅导,举办质量活动及培训覆盖企业员工4000余人。通过开展质量科创等服务,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就业人员1600余人。
十三、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光伏产业发展需求,构建NQI资源集成化、工作体系立体化、服务流程规范化的“一体化”模式,贯通从产品到企业再到产业的多层次质量生态,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标准领航,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IEC首次发布中文版国际标准,抢占行业发展先机。二是强化平台支撑,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国家质检中心,打造产业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与世界银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引入“点亮全球”项目,与国际机构建立互认协议,护航“中国制造”走出去,助力支撑双循环。四是协同技术服务,设立“深圳产品学校”,实施“一企一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服务大湾区光伏企业超200家,累计出口额超过100亿元,减少3400余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十四、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顺德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园区“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围绕“4+5”战略产业规划,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由区政府设立专项扶持引导资金,实行“NQI+科金产+国资平台”运作,由市场监管局和科技局指导、国资公司运营,以全价值链推动NQI“一站式”服务市场化、全质量链促进资源要素集约最优化、全产业链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努力构建“一区三链三化”NQI“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总部大楼设立NQI“一站式”服务中心运营机构,面向153个工业园区提供专业服务,在3个工业园区试行“一站式”服务站,就近服务优势产业,有效推动制造业质量提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柳州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在2个螺蛳粉产业园区分别设立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柳州螺蛳粉质量检测服务站,将质量技术服务直接送到企业身边,以“四强化四促进”助力小米粉实现了大产业。强化以标准为引领,统筹制定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促进产业工业化转型;强化以检验检测为基础,依托技术资源,帮助企业组织开展柳州螺蛳粉预包装产品技术攻关,将产品的保质期从最初的10天提高到6个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70%提高至97%以上;强化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将广西首个螺蛳粉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在产业园区,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瓶颈难题,促进产业活力创新;强化“NQI+”服务协同优势,不断强化质量保障服务,拓展质量增值服务,优化质量提升服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重庆市南岸区
  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城市等发展战略,区政府定方案、搭平台、强考核、抓激励,以文旅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以龙门浩等3条老街和工业园区为试点区域,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沃土质量驿站”,创新构建“1+3+N”大质量服务模式,统筹发挥政府主导政企联动、NQI集成运用、非公党建示范引领等三大作用,探索以高质量的NQI“一站式”服务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培育全市乃至全国旅游休闲街区服务质量“领跑者”,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消费者“满意度”,推动企业走“守底线”“优服务(产品)”“创品牌”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用NQI全要素扮靓“城市会客厅、智创生态城”,实现以“小切口”服务“大战略”,打响“重庆服务”品牌。
十七、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区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3大主导产业和企业需求,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深入园区腹地、深度质量帮扶3大提升举措,强化数字化1大技术手段,打造全场景、沉浸式2大“可感知”服务体验,探索出“3+1+2”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按照“责任清单+技术帮扶”“监督检查+质量问诊”“整体提升+梯度培育”工作思路,推动数字赋能实现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化供给,并突出外向型、全球化服务特色,分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了“主体责任-问题整改-需求转化-服务跟踪-持续改进”闭环。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14次、培训企业2.23万余家,常态化技术服务6944次、服务企业2644家,解决质量问题218个、制定国家标准3项,涌现出成都中车、四川科伦等质量标杆企业。
十八、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林芝市在粤林产业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靠前服务,通过“一站式办理、零距离服务”,有力助推茶叶、藏猪肉、藏医药等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协同服务助企纾困。聚焦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平台和援藏技术力量,提供市场准入、质量管理、计量检定、标准咨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一揽子服务。主动问需企业,第一时间联系各类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积极联系内地专家现场指导茶叶、藏猪肉等产品生产企业标准制修订,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和认证,深入企业质量问诊,帮扶企业品牌化发展,协助企业获得有效专利16件,1家企业获得首届西藏质量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十九、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中交科技城积极履行中国交建央企责任担当,依托自建产业园创建区域实体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探索政府引导、央企先行“以创新质量基础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新模式,自建大数据产业研究云平台、开设线下“一站式”服务窗口、吸纳一批专业技术机构参与共建。利用产业招商运营经验走访调研企业,聚焦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协调产业优势资源进行“靶向治疗”,重点关注企业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瓶颈问题。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实现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统筹建设、协同服务、综合应用,是政企合作的典范。
二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哈密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采取“互联网+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线上线下一体化协作联动的方法,线下分步搭建“1+2+N”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力构建起市级服务中心为引领、区县服务站为枢纽、重点企业网络端点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线上搭建NQI“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在线办理、质量帮扶、企业互助、检测联盟、资源中心”5大功能模块,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质量要素资源,拓展商标品牌、专利技术等质量增值服务。平台运行至今,注册用户849家,辐射服务企业3.6万余家次,为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难题36个,为服务对象直接节约费用216万元,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亿元,为哈密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提供质量技术综合服务。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QQ咨询
热线电话
010-52596059
18611399931
QQ客服